公共基础知识模拟试题(2)

发表于:2012-05-30 01:42:00 来源:天路公考网 浏览:

字体:【  
分享到:

 

1.邓小平同志曾深刻指出:“我们评价一个国家的政治体制、政治结构和政策是否正确,关键看三条:第一是看国家的政局是否稳定;第二是看能否增进人民的团结,改善人民的生活:第三是看生产力是否得到持续发展。”这一重要论断深刻揭示了(  )。
A.社会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的辩证关系
B.人民群众是社会的产物
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
D.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辩证关系

 

 

2.辨证施治是中医的灵魂。以“四物汤”为例,熟地黄、白芍、当归、川芎是治疗血虚、头痛、头晕等症的基本方剂。但在临床运用上,若兼有气虚就要增加人参、黄楚;若血虚有寒加炮姜、肉桂;若血虚有热加黄连。“四物汤”的临床运用体现了(  )。
A.从特殊性中概括出普遍性    
B.在共性的指导下研究个性
C.从实践到理论的过程    
D.从主观到客观的过程


3.生态城市建设是促进我国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生态城市建设的核心是协调好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质量之间的关系,这突出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  )。
A.持续性原则    
B.共同性原则
C.经济性原则    
D.公平性原则

 


4.久旱缺雨时,下雨对庄稼生长有利;雨涝成灾时,下雨对庄稼有害。这说明(  )。
A. 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无条件的  
B.事物的联系是现实的、具体的
C.事物的运动是客观的、绝对的    
D. 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事物的内部


5.“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名言所包含的哲理是(  )。
A.个人价值融于社会价值中    
B.人的自由是相对的
C.人的发展具有历史阶段性    
D.社会发展要以人为本

 

【答案】:

 

1.【答案】D。解析:政治体制、政治结构等属于上层建筑,邓小平同志的论断,深刻揭示了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辩证关系,闪耀着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光芒。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一般指在生产方式内部。而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辩证关系一般指在社会形态内部,也就是说在一个社会结构中。简单可理解为: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矛盾运动,涉及到的范围比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要广,要更全面。

 

 

2.【答案】B。

 

3.【答案】A。解析:持续性原则,是指生态系统受到某种干扰时能保持其生产率的能力。资源的持续利用和生态系统可持续性的保持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首要条件。可持续发展要求人们根据可持续性的条件调整自己的生活方式,在生态可能的范围内确定自己的消耗标准。因此答案选A。

 

4.【答案】B。解析:事物的现实性是指一切包含内在根据的、合乎必然性的存在,是事物和现象的种种联系的综合。但同时事物的联系又是具体的,相对的,受各种条件的影响,“久旱缺雨时,下雨对庄稼生长有利;雨涝成灾时,下雨对庄稼有害”正是对这一原理的说明。

 

 

5.【答案】A。解析:“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抒发了有志之士为祖国的领土完整和繁荣富强,为拯救人民的疾苦而奋斗的慷慨感情,这句名言所包含的哲理是:个人价值融于社会价值中。答案应选A。

 


下载地址: